一个回收破铜烂铁的企业老板,五年如一日捐资助学默默无闻;一个普通的农民企业家,用爱心托起教育的明天;一个仅有小学二年级知识的农民工,却被应邀到人民大会堂接受“捐资助学先进个人”表彰。他,就是宜宾县宏利废旧金属回收公司的老总、全国优秀农民工杨保清。7月6日,骄阳似火,在噪人的知了声中,记者寻觅到正在与工人一起忙碌的农民企业家、全国优秀农民工杨保清。
“我也没做什么,个人的钱财够用就行,我只是尽力给孩子们创造好一点的学习环境。”黝黑的皮肤,灿烂的笑脸,一身朴素的杨保清用质朴的语言透射出崇高的品质。
饱尝无知酸涩 立志助学成材
杨保清出生在高县月江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庭经济的拮据,让年幼的杨保清仅仅读了小学二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回家。杨保清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走村串户卖鼠药自食其力。出苦力拉板车、搬砖砌墙运土,年幼的杨保清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为生活奔波的旅途中,杨保清吃尽了“睁眼瞎”的苦头。他狠下誓言,将来有一天出人头地,一定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让他们免受无知识的苦恼。
关爱少年成长 创造育人环境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杨保清终于有了一定积蓄,1998年,杨保清成立了宜宾县宏利废旧金属回收公司,在回收分类处理过程中,他细心学习,自己钻研,无师自通地掌握了报废汽车处理技术。现在杨保清的公司已经可以从事废旧金属回收、报废汽车处理等工作,并在云南水富、盐津等地设了回收点。2004年,杨保清怀揣着自己仅有的血汗钱,回到高县母校,实现自己的诺言。出资20万为母校高县月江镇瓦堆村村小修建教学楼。个人出资,还身体力行,亲自修建。杨保清既是老板又是工人,亲自设计、亲自施工,搬砖、拌泥浆、砌围墙、铺坝子、安水电,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杨保清的辛劳和汗水。
2007年1月,杨保清看见宜宾县育才路小学的孩子们坐在教室里上课,却要忍受窗外阳光的折晒,主动为该校七十多个班安上了200多幅窗帘,价值25000元,让孩子们在夏天可以安心地读书。2007年4月,杨保清又出资近万元,亲自选购一棵特大黄桷树苗,亲手栽种在育才路小学校园里,美化学校环境。得知学校体育器材不齐备,孩子们业务生活受限制,2008年,杨保清又为学校安装了4个篮球架,并捐赠了100套篮球服装,用于活跃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
尊敬教育园丁 回报社会人民
杨保清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同时也尊敬教育园丁。今年6月,杨保清看见育才路小学的老师们办公室没有空调设备,在高温中仍然放弃午休时间,为孩子们批改作业、阅卷备课,又主动为学校送来价值近两万元的两台大5P空调,安装在育才路小学教学综合楼。“对老师的尊重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只有尊师重教国家才会兴旺。”杨保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一真理。
情系贫困学子 结对帮扶助学
“尽最大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杨保清宁愿自己少吃少穿,也要帮助孩子们读书成长。为了不让一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因贫困而辍学,今年6月,杨保清又主动与湖南省临澧县5名特困孤儿结成帮扶对子,每年出资3000元义务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在杨保清的言行带动下,他的好朋友彭仕军也身受感染,2008年彭仕军为育才路小学捐赠了4台宽屏电脑。
“热心教育的标兵,尊师重教的典范”, 杨保清致富不忘本,心中一直装着教育,用真诚回报社会。杨保清曾四赴北京,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授牌表彰。2004年9月,杨保清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同年11月,他应邀参加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论坛暨热心公益事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第一次到了北京,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2008年11月16日,杨保清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农民工”,第二次到了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12月1日,杨保清又被评为第七届中国时代十大诚信企业家,第三次到北京接受表彰。2009年5月23日,杨保清作为四川省四个政协信息调研员之一,应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活动,第四次来到北京。 【关闭窗口】 |